油脂市场正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 "寒流"。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最新数据显示,8 月棕榈油出口量仅 132.5 万吨,较市场预期的 145 万吨相差近 10%,这一数据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本已脆弱的油脂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从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调整到加拿大的菜籽贸易谈判,从国内高企的豆油库存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五重利空因素正在形成共振,油脂价格的下行通道似乎已经打开。
1. 美国政策“黑天鹅”
9月9日美国议员提案《保护消费者法案》,要求禁止将小炼油厂的生物燃料任务转嫁给大厂。
通俗解释:好比政府原本允许小餐馆免做“健康餐”(生物燃料),现在要求大餐馆替小餐馆完成这份任务。大餐馆成本暴增15-20%,直接威胁利润。
2. 棕榈油出口“踩刹车”
通俗解释:马来西亚棕榈油8月卖得比预想的少(相当于少卖3亿人民币货值),9月前10天出口又降8%,市场信心崩塌。
3. 菜油“溢价”可能消失
事件:加拿大试图用“取消中国电车关税”交换“中国放宽菜籽进口”。
通俗解释:若谈判成功,加拿大菜籽将大量进入中国,菜油价格可能下跌10%,拖累整个油脂板块。
4.短期有反弹机会(备货+库存拐点),但需紧盯政策:
·•若美国法案未通过:大概率反弹至8500+,空间约5%
·•若法案通过:可能再跌10%,暂避锋芒
5.警惕政策“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国法案通过 → 美豆油暴跌 → 中国进口大豆成本下降 → 油厂继续高产 → 库存更难消化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