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数字科技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行业资讯

大方县补齐山地丘陵农机发展短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生产机械化减损增效

2024-08-21

初秋八月,阳光照耀在翠绿大地,在大方县一片片青纱帐间,片片橙黄若隐若现,这是大方县的大豆成熟了,株株大豆植株挺拔健壮,豆荚饱满欲坠,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在大豆收获季,大方县已一改往日人工收割模式,迎来机械化的新时代。

今年,大方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以“3+2”的创新模式,即三行大豆与两行玉米的巧妙布局,并通过缩株保密、扩间增光的科学种植方式及田间管理增强质量、增加产量。玉米每亩密度在3400株左右,大豆每亩密度在12000株左右。

“玉米和大豆适合互补生长,组合种植下一季产量能比单一种植提高30%。”“村里流转土地20多亩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尽管今年遭受几次暴雨受了些影响,但总的产量还是提升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在大方县马场镇龙家沟示范点的一隅,贵州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等省市县乡农机农艺创新创业大豆玉米机械化“揭榜挂帅”专家指导组各工作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拉线、测距、收割、称重……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在新型大豆收获机的轰鸣声中,一排排豆荚精准地落入收获斗中,随后被倒入口袋进行称重。农技人员们则弯下腰来,仔细地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每一粒豆子,称重、计算,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数据清晰呈现。

“我们以一行11米长的距离进行测量,收获2.72kg大豆,损耗为0.04kg,机收损耗率为1.47%,完全符合损耗5%的标准要求。”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负责人陈永前介绍。“今年推行的玉米、大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不仅为粮油作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实现降本增效,也大大地提升了农户们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信心与决心。”

大方县正着力打造3+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等,并在播种初期开展人工播种与机械化播种节本增效对比试验。其中,复合种植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主要采用轮式拖拉机或履带式拖拉机配套耕整机、旋耕机,微耕机等机具对土壤进行翻耕、平整、细碎,以便耕种机械顺畅操作。

复合种植机械化播种技术突破。大方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用“3+2”“4+2”等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专用的播种、 施肥一体机,如:大豆玉米一体化穴播机、大豆玉米一体化 单粒(精密)播种机、大豆玉米一体化气力式单粒(精密)免耕播种机等,与拖拉机配套使用。

“播种前应根据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同时结合土壤质地和墒情变化对播种机具的行距、株距、下种深度、排种量、下肥量等技术参数进行调试。一般大豆播种深度3-4cm,玉米播种深度4-5cm。田间管理采用植保无人飞行器、中耕机进行田间除草, 按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植保无人机及时进行植保。”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负责人、正高级农艺师刘毅告诉记者,“农机使用在大方县已日渐铺开了,在补齐丘陵山地农机短板上,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正持续发力。”

最大程度节约劳动力成本。大方县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作业,预计每亩可节约劳动成本390元,直接带动合作社、服务中心500亩生产机械化发展,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机械化积极性。

2024年,大方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机械化作业示范面积500亩。大方县示范基地属于2024年全省280个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点之一。主要采取“五良”模式,区域农机服务组织持续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承担丘陵山区农机产品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先行先试任务,探索强化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应用适应山地的绿色高效农业机械装备,推动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技术 推广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省级农机服务应用管理平台和市、县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实现涉农乡镇农资配送、机械化作业、农机具销售维修、农机手培训等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能力全覆盖。

大方县正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粮豆轮作,实现一地双收,玉米增产、大豆增收一季目标,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农机装备的应用能力,提升粮油单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6年5月26-28日
  • 地点:待定
  • 今天距"粮油机械发展网【官网】第十六届IND中国粮机展【官网】中国粮机展【官网】粮油机械展【官网】粮油展【官网】国际机械展【官网】国家机械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