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学会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行业资讯

江苏如东以“加减法”夯实粮食“耕”基

2023-11-14

眼下,如东秋粮收获接近尾声,稻谷滚滚入仓,堆积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底气。据初步统计,今年秋收,如东89.5万亩水稻单产约650公斤,丰收已成定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江苏如东通过“整地”“提技”“挖潜”三项行动,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持续改良盐碱地,为“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夯实重要“耕”基。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9.64万亩、累计改良盐碱地约8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8%。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约100万吨。

向改革要效益,高标田成“丰产仓”

秋风吹过如东栟茶镇兴凌村的田野,一块块排列规整的“井字田”里,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连日来,如东钱涌家庭农场抢抓晴好天气,边收割水稻边播种小麦。成块连片的流转地里,各种大型农机设备来回穿梭。“流转地全是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农机能一路开到田埂上,机械作业方便,后期大田也好管理。”王钱勇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在栟茶镇2个自然村共承包了6500亩高标准农田。

与传统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更注重提质、增效、节本。通过田地调形、把“小田”改为“大田”,修建排灌设施、土地平整、生产便道等现代农田配套设施,使农田耕作、播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更加快捷。“高标田节水高效、省工省力,和过去的常规地块相比,每亩能增产5%左右。”王钱勇告诉记者,目前,收割上来烘干后的干稻亩产达640公斤,总体产量高于去年。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米袋子”,一头连着“钱袋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据悉,今年,如东进一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89万亩,包括新建1.29万亩、改造提升5.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9万亩,总投资2.286亿元。眼下,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预计年底进行“四方验收”。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9.64万亩,覆盖率达82%,实现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具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优势,它的建设,极大促进了农田规模化经营。”如东县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王永芳告诉记者,近年来,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东水稻规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35万亩,到今年已超过50万亩,占到了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规模效益在如东不断放大,今年,该县水稻总产可超58万吨。

向科技要效率,“慧”种地开出减损“粮方”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机收减损,让广大种植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是如东开出的一剂减损“粮方”。

金灿灿的稻田里,一台无人收割机马达轰鸣,秩序井然地收获着成熟的水稻。“只要提前导入农场的高精度数字地图,机器就会自动规划完整路径,指挥无人农机开展作业。”如东掘港街道虹腾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负责人刘宗陈向记者介绍。动动指尖,机械自动收割、转弯、卸粮……一气呵成,实现全程无人化高精度生产作业。

“硬工具”变身“田保姆”,这背后是北斗导航系统、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融合运用的结果。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稻,到如今农机“慧”干活、有“大脑”,智慧农机装备催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为解决“谁来种地”“科学种地”的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农机可以连续24小时作业。它的应用,使秋收工作效率更高。”如东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蔡小荣表示。目前,如东已建成省市县级“无人化”农场19家、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1个。

藏粮于技,牢牢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今年以来,如东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秋粮开镰后,在全县15个镇区街道选点,检查机收作业地块,针对水稻品种、种植模式、收获机械型号情况进行记录。经过勘查、取粒子、去杂、称重、测算,最终计算出亩产机收损失率。“通过检测,提醒农户和机手要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全力避免增加损失,确保颗粒归仓。”蔡小荣介绍。

向土地要潜力,盐碱地变“吨粮田”

地为粮之本,做好粮食“加法”,还需深入挖潜“沉睡资源”。

11月7日上午9点,3台收割机轰鸣着驶入稻田,收割、脱粒、装车……不一会儿,一块田便收割完成。“根据测产,今年垦区种植的海璞1号、南粳5055等品种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亩产在660公斤左右。”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工程师韩继军告诉记者。

团队2017年入驻如东掘苴垦区时,该地块土壤含盐量最高达42%,为了让这片“不毛地”尽快蜕变为“耕地”,技术人员把“以地适种”作为改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与“以种适地”相结合,不断探索研究实施了包括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土壤团粒结构快速组建、复合改良肥(剂)研发使用等在内的10多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集成了一套耐盐水稻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目前,掘苴垦区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一、二期改良田土壤含盐量已至千分之三以下,5000亩土地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改良验收的田地,每年主要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其中,水稻亩产从最初的340公斤,到如今最高可达约660公斤,小麦单产也有近550公斤,真正变成了‘吨粮田’。”韩继军说。

在“绿色荒漠”上播种希望,今年以来,如东栟茶方凌垦区同样喜讯频传。6月初,垦区3000多亩小麦亩产超过428公斤,刷新了该地10年来小麦单产最高纪录。11月3日,垦区500亩水稻全面开镰,嘉优中科一号、浙粳优1758、常优四号等7个品种、共计170亩耐盐水稻实收亩产达850公斤。“今年的耐盐水稻品种均选择了杂粳稻,它的综合产量潜力和稻米品质更具市场推广价值。”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说,在保证稳产高产的前提下,技术团队将聚力攻关食味性更好、品质更高的品种进行试种推广。

据了解,目前,如东盐碱地改良项目涉及三个片区、约8000亩土地。经该县农业部门初步测算,今年,盐碱地改良地块水稻平均亩产超600公斤。“沉睡”的盐碱地正逐步被改良“唤醒”,成为如东粮食增产的“新粮仓”。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 地点:中国·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 今天距"粮油机械发展网【官网】第十五届IND中国粮机展【官网】中国粮机展【官网】粮油机械展【官网】粮油展【官网】国际机械展【官网】国家机械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